——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第31期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班赴阳原县揣骨疃村开展“三同四情”活动侧记
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让干部去基层历练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越是条件艰苦、困难大、矛盾多的地方,越能锤炼人。2018年6月4日至6日,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第31期青年科级班来到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村,进行了为期3天的“三同四情”基层党性锻炼活动。驻村锻炼过程中,学员们与村民“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”,积极了解“党情、国情、民情、社情”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基层党性锻炼。
一、离开案头、深入地头,揣骨疃村里问不完的问题
“村里现在有哪些娱乐活动?乡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需要哪些扶持帮助?二人台、戏班子多久来一次?”
“村里的旱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,‘厕所革命’在落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?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?”
……
这是6月4日下午揣骨疃村会议室内的真切一幕。40名学员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,村党支部书记杨海滨坐在中间,耐心地回答学员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。会议室有些闷热,比气温更热的是会议室内的气氛,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打开了窗户,塞外的山风没有消散学员们发问的热情。看着会议室外蔚蓝的天空,听着杨书记略带口音的普通话,大家都在努力思考着自己未来的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基层、为群众服务。
来自教育部的陈延哲利用活动的空隙时间,走访了村里的五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,还跟孩子们一起登上校车体验生活,在详细摸底的基础上,提出了关于揣骨疃教育的几点思考。第二组的周翔来自国务院扶贫办,最关心的就是精准扶贫工作在基层的落地及实施情况,通过实地调研,他掌握了大量直观的第一手资料,也了解了政策制订与基层实施中存在的矛盾,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。第三组的学员们将“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”作为调研课题,重点关注农村群众玩什么、怎么玩的问题,为了亲身体验生活,大家还自发来到村民广场与村民一起跳广场舞。
经过深入思考交流,不少学员表示,年轻同志们欠缺基层工作经验,要经常放下案头工作,深入田间地头,实地调研感受,只有经过实践和亲身体会,对经手的工作才会更有感性认识,才能在以文辅政的过程中,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意见。
二、走进校园,登上讲堂,孩子们看不尽的灿烂笑容
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‘一带一路’吗?”
“知道、不知道……”
给揣骨疃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上一节课,是驻村锻炼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。最初接到任务,学员们就把教学活动定为——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。为此,大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且有针对性的前期准备工作,并确定了不同的授课主题。
6月5日,揣骨疃中心学校,四个学员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,给四个班的孩子们上了生动一课。第一组以“56个民族介绍”为主题,由5名学员身着华彩的民族服装,通过知民族、识民族、猜民族等环节,为小朋友展开民族知识的画卷,他们还准备了民族运动——竹篓接绣球的体验活动。第二组的授课内容是介绍国家博物馆、中国历史以及国旗由来,孩子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,课堂最后,学员们与小朋友们一起合唱《歌唱祖国》,孩子们的歌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名学员。第三组以“一带一路”为主题,给孩子们讲解沿途的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,领略古老和现代文明的激烈融合。第四组为孩子们进行了一堂水利知识科普课,重点介绍了我国水情知识概况、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著名水利工程,信息量丰富。
正如学员们所说,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纯真的年代,但孩子们的欢笑将我们带回了梦想开始的地方。虽然我们离开了乡村落户城市,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是我们始终谨记在心的宗旨。我们牢记使命、初心不改,向心而发、努力前行,奋斗的人最闪亮。
三、坐上炕头,甜在心头,贫困户家中送温暖
“去2022年冬奥会上‘掇他一把’!”
“最大的愿望,就是国家富强点,大家身体健康点,生活好点。”
……
这是学员们在贫困家庭里采集到的真实话语。每到一户,学员们都跟群众拉家常,嘘寒问暖,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具体困难,送上慰问金,传递温暖。乡亲们朴实的语言,质朴的心愿,以及永不服输的倔强,深深地打动着每一名学员。
在贫困户王大娘家中,当看到老人辗转全国治病,历经7次手术已经花完了家中所有积蓄时,杜治员等四位学员默默把身上带来的所有现金都掏出来留给老人。他们说,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,我们更应该担当使命,继续奋斗!
在贫困户郭生林家中,当看到墙上挂着的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牌子时,学员们才知道郭大爷是现今“掇树花”技艺的唯一传承人。郭大爷说,“掇树花”费力气、危险性高,一场表演下来费时费力,还挣不来几个钱,很多艺人已经不愿意继续从事这份职业。郭大爷虽然年事已高,身患疾病,仍然每年坚持表演。曾经有临县的企业愿意每年花10万元请他过去,但郭大爷拒绝了。他说,他要把这门手艺留在揣骨疃,再找几个接班人,最好能在2022年冬奥会上,去“掇他一把!”
全体学员深刻体会到,做好看似简单的基层性工作,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心的跟群众去沟通,跟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,率真的跟群众谈心话家常,如此,才是对党员干部与群众鱼水深情的最好诠释。
四、访今溯往、感恩百姓,诉不完的乡村点滴
“过年的时候,你们领着孩子来,还住我们家,大娘给你们包饺子吃。”
“把最好的东西拿给我们吃,把最好的房间让我们住!”
……
总有一种感动,让我们泪流满面。三天的揣骨疃之行,学员们收获了太多感动。从住进老乡家的那一刻起,学员们都深深地感受到,老乡们的热情让大家无比温暖,他们拿出了最好的条件招待大家。很多学员住的都是老乡家里孩子的婚房,一日三餐,都是按照最高规格的客人予以安排,还有新买的拖鞋、毛巾,提前准备的水果,这些都让人体会到了亲人般家的温暖。
在三天的行程中,大家通过田间劳动、入户调研、乡村支教等活动,对原来从文件、报告中接触到的“农民”、“农村”一个个抽象的词汇,赋予了生命,有了鲜活的体验、深切的认识。 “不给自己老娘修路”的村支书、因公殉职的派出所所长、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、认真学唱《歌唱祖国》的天真少年,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深刻地烙印在学员心中,激励每个人去思考,群众对我们的期盼有多么大,自己的责任有多么大,大家在乡村田野、父老乡亲身上,真正读懂了“为人民服务”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宗旨使命。